标签: <span>进化</span>

把人当人:维纳《人有人的用处》导读

这是给媒介域联盟做的导读,文字稿由冯光能粗略整理然后我进行润色,但尽量保留口语风格,已在媒介域联盟公众号贴出,这里转帖原稿。 1.1 开场 吴璟薇:各位在线的朋友,各位长期关注媒介域联盟读书会的各位书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了我们科学史系的胡翌霖老师来领读维纳的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书:《人有人的用处》。相信大家对于控制论都非常的熟悉,尤其今天在这样的一个ChatGPT或者人工智能高度发达 …

从蜗牛壳到元宇宙——技术“器官”的进化论

几个月前录的一个讲座,今天发出来了,我在这里也把原始的逐字稿贴出来。这个讲座名义上是讨论《物种起源》的,主要是讲技术与进化,这方面其实当年的另一个讲座更加清楚:进化中的人与技术——技术也需“多样性保护区”。这次是加上了“元宇宙”。最近关于元宇宙的讲座也很多,不过基本观点没太超出之前贴在这里的系列文章,所以我也不另贴了。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我2020年出版的《什么是技术》这本书里的思路的延续,我试图 …

进化中的人与技术——技术也需“多样性保护区”

上礼拜去新华·知本读书会做讲座,书城杂志和澎湃翻书党都发了记录,整理得都挺好。我在这里转帖来自澎湃新闻的文稿(已授权)。澎湃的整理更好地重构了我的思路,标题党也抓住了精髓。 我原定的讲座题目是“进化中的人与技术:寄生还是共生”,其实是想重点往赛博格方向讲的,不过准备过程中发现赛博格真不太好讲,于是就淡化了副标题,所以澎湃帮我改的标题:“技术也需‘多样性保护区’,留存濒危技术和观念”反而更加准确。 …

技术时代伦理学如何迎接未来【四评】

这篇还是发表在界面上(转载请与界面联系),但不是约稿,是我随手写完投给他们的,反馈是质量比前两篇差了,这可能是我这篇的写作过于散漫的关系,也可能与我这篇文章面对的问题更加纠结,观点也更加中庸的关系。不过他们还是把文章发了,但改动非常大,题目变了(科技进步真的可以剪裁人类的价值偏好吗?),贺建奎的主题也去掉了了(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中国特色),我又给生搬硬套加入了无痛分娩作为“由头”。内容也裁剪很多。 …

科学史作为自然保护区——一种达尔文主义的科学观

上周五(3月30日)应邀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参加“品读会”,介绍我自己的《过时的智慧》,虽说是个内部的活动,但听众不少,有50多个来自博物馆和出版社的朋友参与。 我定的报告题目是“过时的智慧及其现实意义”,听说刘夙也去之后,我特意强化了其中达尔文演化论的逻辑,博得一句“有启发、没想到还能这么用。”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篇报告对我来说挺独特的,因为我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表达某种“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这 …

科学通史讲稿14:科学与工业革命【下周起换教室】

首先通知一下,我们之后还有两次课,这两次课将要换教室了,似乎是教八整个都被学校征用了,下周和下下周我们换到教九201上课。     上次课我们提到,在18世纪,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这三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对独立的,理论科学并没有直接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甚至理论与实验之间也是脱节的。 上次就有同学提出异议,找了一段《大国崛起》的视频和一篇学术论文给我看,大国崛起之类的纪录片第 …

科学通史讲稿2:科学前史

  上次课我们提到了科学史的编史学,包括思想史和社会史等不同的编史策略。我们不能把科学看作一个现成固定的标准,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居高临下地裁量历史。要有历史意识,尝试回到历史语境去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 “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也不是现成固定的,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 每一种科学史的编史策略,都蕴含某种对科学是什么的理解。例如思想史更多地把科学看作一套特定的观念系统,而社会 …

关于转基因

归功于小崔的努力,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相关的争议也日益摆上台面,例如最近凤凰大学问举办的讨论会,看起来还不错。 转基因和中医,基本上成了某种划分阵营的标准问题,似乎挺转基因反中医的是科学派,而反转基因或挺中医的就是“玄学派”了。我也被问过类似的问题来“表态”,不过我的回答比较暧昧,科学派的网友就没有进一步讨论的兴趣了。 十年的哲学训练至少能让我对任何判决性的问题保持怀疑,因为一个明确的答案 …

技术通史论纲

技术通史论纲 胡翌霖 一、西方技术史研究综述 在英语世界,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建制,大约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其标志是鸿篇巨著牛津版《技术史》的出版(第1至5卷出版于1954-1958年,后两卷于1978年出版,第8卷总索引在1984年完成)。以及美国“技术史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SHOT)的成立(1958年)及其会刊《技术与文 …

黑暗森林与进化法则,思维与表达——《三体》吐槽

《三体》的确是一部不错的科幻小说,构思很精巧,也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元素。但鉴于江晓原老师的过分拔高,让我反而有了不少抵触。作为一部普通的幻想小说而言,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也好,刘慈欣的宇宙社会学也好,都是巧妙的设计,但如果要把它拔高到真正的社会科学或哲学的层面谈论其微言大义,这是过分的。 关于宇宙社会学我当时吐槽过了,当然当时还没看《三体》,主要是针对江老师。看过之后,感觉江老师的确是走火入魔了。 …

人类起源学说概述(动物生物学作业)

《动物生物学》的第二次作业,花了整两天多时间,其中大半时间花在徒劳地在中国知网上查参考论文,结果再次发现中国人写的论文十有八九都是垃圾,还是书籍有用。书籍中也只有外国人写的有用,尽管参考书目中有两本中国人的,一本是教材,另一本是我特意买的,但都有明显的整段抄袭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的部分,不过说一声是“编著”而不是“著”,就可以省去注释了吗?即便是“编著”意味着允许整段整段地抄,但也理应整段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