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学术</span>

阅读一位哲学家,不仅要注意他字面上说了些什么,还要注意他文字背后潜藏着的情感和意旨。

阅读一位哲学家,不仅要注意他字面上说了些什么,还要注意他文字背后潜藏着的情感和意旨。 这是解读哲学文本时的要领和乐趣所在。当然,就文本来解读文本:摘取出哲学家说过些什么,这是最初步的工序。然而你的解读若只是单纯地复述哲学家的说法,那么这种解读又有什么意思呢——我说的“意思”总是同时指“意义”和“趣味”。 如果说你能够把哲学家的思想用更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哲学家自己为什么不这么干?为什么他 …

话说读书报告的写法

 今天有人用QQ问我读书报告的“格式”,系版上也有人提问,我顺手说了下我个人的看法,转记在此:  —————————————————— 转引注明出处。别的不用想太多。 不是写八股文,文章的体例是灵活的,按照自己觉得最清楚明了的方式厘清思路,最好有清楚的线索。 读书报告未必要把原书的所有观点概括得面面俱到。也不必照搬作者的思路。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用自己的逻辑转述作者的思想, …

新岛对话录之〇:咖啡馆与学术

阿牛:你们好!谢谢你们前来为我的活动揭幕。 小明:牛师兄好! 阿牛:嗯……我们聊什么呢?……先说说你们的来意吧——你们来这里找我,究竟是怀着怎样的意图或想法的呢? 小明:啊,其实我也没有弄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活动,只是听说传说中牛师兄在这里,特地来瞻仰一下…… 阿牛:客套了。不如说来参观一下更好,我感觉我好像动物园里一头丑得出奇的野牛,虽然乏善可陈,但总算是稀有罕见。但愿你们能不虚此行。 小明:…… …

我是怎样读书的?

关于读书与写作,我更早时说过,这两种活动循环交替,成为我的思考方式,思考从读书中开始,而在写作时告一段落。不过这样说过于笼统,于是有“写者,泻也”一文描绘我的写作风格,而最近的“我是如何憋论文的”,则补充谈了写论文这一特定的写作方式,现在再补上读书法,就更齐全了。 还是那句老话:我的风格并不值得夸耀,更不值得模仿。特别是,如果你想踏踏实实搞学术,就不宜参考我的方法。 不过如果你只是为读书而读书,并 …

“学术”四解

同样是号称走“学术”之路的人,走法常常各异其趣,虽说每一个人的道路归根结底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大致粗略来看,对“学术”一词大约有如下四种理解方式。当然,具体的某个人可能介于几种道路之间,不过大致的方向大约就是这四个吧。 第一种“学术”我称作“学院之权术”,虽然说起来有些见不得人,不过这确是多数所谓“学者”的走法。他们所谋求的不在于自身的长进,而在于头衔、职称和权威等标签,与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权 …

海贼船的结构

钮拉特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大致是说科学就像是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如果它出了问题,人们也只能用现成的或可以在海中拾得的东西来修补,或许你可以说把船整个拆掉重装更好,但问题是现在在茫茫大海中这艘船就是我们的立足之地,只能边航行边修补。 这个比喻是不错的,然而那些科学哲学家们并没有充分注意到的是,科学并不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孤立的、自由漂泊的东西,它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其它进程总是密不可分的,也许不是将 …

哲学无专家

我很早(大一大二那会儿?)就说过“我不要做专家,要做只做大师”之类的话,本来是朋友间私下说的,结果流传出去,也就只好算是公共性言论了,当然我也一直能够为这句话负责,这句话基于我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哲学的理解,这几年来,我对哲学应该是有了更多的理解,因此我现在可以对当时的话做出某种更深入的诠释。 首先,我们需要问:“大师”与“专家”两个词儿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在许多时候,它们似乎是可以通用的,都是指在某 …

古派哲学纲领草案

如果我要征募船员,当然,我需要说明本船的风格和路线大致是个什么情况。 要说纲领,其实是个很暧昧的东西,它要么过于笼统,要么过于具体。可以浓缩到一个字曰“爱”或“我”,两个字曰“自由”或“求索”,三个字曰“玩游戏”或“可能性”,四个字曰“存同求异”或“追求卓越”,五个字曰“认识你自己”或“他奶奶的熊”,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标语贴在随轩的门口。当然,这样一些单词无疑是显得过于模糊不清了。 要说得更完整 …

我是如何憋论文的

我写论文的方法丝毫不值得夸耀,更不适宜推广。每一个用自己的血液来书写文章的人,一定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和方式,别人模仿不了,也没有必要模仿。 当然我的写作方式仍在摸索之中,特别是我现在还没能开始利用浩如烟海的外文资源;另外,我写论文的目的也注定将有所变化,迄今为止的论文基本上都是课程作业,而将来我为什么写论文就不好说了,目前来说还是未知。如果可能,我会尽量不写可发表的正经论文,要么是随笔,要么 …

哲学家的“显”与“隐”

在“置顶2”的贴出后不久收到的评论中,一mm提到说我是“显派”而非“隐派”等等,具体情况可直接看那个帖子,在这里不转述了。 典型的女性式的评论是让人头疼的,因为它难以招架。正如该mm所说,“……比较有直觉”,一旦一个评论是出自“直觉”,那么就很难批评了。只有当一个理论是建立在“理由”之上时,才可能对之进行审查和批评,因为“理由”是公共性的,而“直觉”总是私人性的,我不可能批评另一个人的“直觉”。 …

一种科哲的“系统学习”方案

近来逐渐有一些朋友从KKBBS和博客等地方找到我,希望向我咨询考研事宜和科哲学习的系统方法之类。抱歉的是,作为一个懒惰的保送生,我对考研方面的情况可谓一无所知;至于科哲学习方面固然不是毫无经验,但毕竟仍停留在入门阶段,顶多是提供一些入门中的入门的经验以分享罢了。 不过大多数来寻求帮助的人需要的也是入门的指引吧,如果已然摸出门路的话当然也就不会颇费周折地向我咨询了。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不过毕竟是北大哲 …

哲学与博物学有何区别?

今天被问到一个乍听莫名其妙的问题:“哲学与博物学有何区别?” 提问者是觉得哲学啥都管,博物学也啥都沾边,于是他俩似乎差不多…… 我的回答是:哲学的研究针对的是问题,博物学则面对的是事物。或者说,哲学追问概念的究竟,比如说“科学究竟是什么”、“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是哲学的提问方式。而博物学典型的提问方式是:指着一棵树:“这是什么”——“杨树。”如此这般。 在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哲学与博物学的路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