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笔记</span>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作业

我的本科生通识课程(技术通史、技术哲学导论等)都喜欢布置“读书笔记”的作业,可以取代论文(很多本科生完全不会写论文,逼他写就容易抄袭,不如更自由一些)。但拿读书笔记作为大作业,学生当然也是应当认真对待的,随便糊弄一下自然是得不到高分的。 提前把读书笔记发给我,可以得到一些反馈意见。但我发现,事实上很多同学的缺点是雷同的,那么我不妨专门写一篇文章,讲一讲我个人对于读书笔记作业的判断标准。 一、基础要 …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会小结

这学期在几位本科同学的发起下,由我领读,组织了一个库恩《结构》的读书会。到上周,终于把《结构》读完了(跳过了后记),这周起读书会开始读《存在与时间》。 这次带读《结构》还是挺巧合的,正好吴老师出国,咱们系科史哲项目的本科生没人管,这两个同学又特别好学,自发要搞读书会,请吴老师找助教带,吴老师知道我向来乐于拐带后学,就很自然地把他们推给我了。 读《结构》也正合我意,我向来认为《结构》一书是科史哲外行 …

《工作的历史》

理查德·唐金:《工作的历史》,谢仲伟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一般来讲,“XX的历史”这样的题目总是有趣的,特别是当这个“XX”看起来越是乏味和平凡,它的历史往往就越是有趣。因为历史会告诉我们,任何被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事物,都有其来龙去脉,通过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它是必然的吗?它是必要的吗?它还可能以怎样的形式发生? 最近偶然看到这本《工作的历史》,感觉不错。包括《技术元素》,电子 …

现象学入门读物推荐:《生活体验研究》

[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 等译,李树英 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最近在关心教育现象学,找到了这本书。不过这本书与其说是教育学论著,其实更像是一本(应用)现象学导论,整本书都在试图描述一种人文科学的研究方式——现象学。 作者范梅南是加拿大学者,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主编《现象学教育学》杂志。不过他来自荷兰,母语是荷兰语,当然也精通德文,因 …

关于《纯批》译本选择

关于《纯批》译本选择(同时转载两篇报道) 关于吴门自发读书小组阅读《纯批》的版本,我个人推荐李秋零译本,去年又出了经过修订的注释本,应该是中译版本中最好的。 当然,备选的还有邓晓芒译本,关于李译和邓译哪个更好似乎有许多争论。两个译本都标榜忠实原文,但李的忠实主要在遣词上,而邓主要在造句上。李秋零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是愿意把“银河”译成“牛奶街”的,而邓晓芒则宣称尽量不改变德文句式。 再加上康德本人的著 …

满足与选择——读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

最近读了这本书: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其中引起我注意的主要是贯穿全书的关于阿米什人的讨论。 这本书原名分明是说Technology,中信出版社的中译竟然把大部分Technology都改成了“科技”,简直匪夷所思。作为中信出版社这一“品牌”的产物,注释和索引等当然也一律欠奉了,“致谢”竟然保留下来已经万分难得了。本来,这本书虽说学术上并不太深刻,倒也不失为一本介于学术和通俗之间的,很好的技术 …

《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荷]H·弗洛里斯·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张卜天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小册子,可以看作作者的另一本大部头学术著作《近代科学如何诞生:四种文明,一次17世纪的突破》的普及版。 李约瑟问题一直是中国科学史学界乃至普通民众特别关心的主题,香港学者陈方正最近出了本《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周程老师翻译了一本书也叫做《近 …

《存在与时间》札记之二:《存在与媒介》?

今天读的部分在我看来不是特别重要,海德格尔交代了“这本书”(包括未完成的第二部)的构架。 这个构架在我看来是值得商榷的,我最欣赏的是《存在与时间》的前半部分,而一旦揭开“时间性”并且在时间性的基础上重复一遍,我就跟不上海德格尔的思路了。 不过基本上说,我的思路仍然与海德格尔相对应,只不过从“时间”开始可能需要作出更多的修正。 上周我说道,海德格尔所谓的“问之所及”、“问之所问”、“问之何所问”,分 …

《存在与时间》札记之一:把光照亮的追问之路

去年读书小组读《存在与时间》时就想过随着进度写读书笔记,但当时我一边读一边讲得挺多,把表达欲在现场就用得差不多了,回到家里懒得再写一遍,结果就没做成。这学期吴门讨论班再读《存在与时间》,或者可以借机补写札记了。 存在与时间的导论部分很重要,但也不那么重要,因为后面的正文都是从导论出发的展开,不读后文是很难把导论理解透彻的。因此关于导论部分,特别需要诠释的内容也不多,我这里先随便谈两点。 《存在与时 …

施耐德你肿么了?或论媒介的厚度——《知觉现象学》1.3.8解读

媒介的厚度——对梅洛庞蒂施耐德病例的理解[1] 我处理的是《知觉现象学》第一部分第三章的第8小节:“‘象征功能’的生存论基础与疾病的结构”。 从小节的题名就可以看出,这一节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之前的章节中,梅洛庞蒂介绍了施耐德病例,并引入了两种传统的解释进路:机械生理学试图从身体机能的损伤来进行解释,而理智主义心理学试图从意识的层面进行解释。但梅洛庞蒂认为二者都不能真正解释病态的可能性。于是到了这一 …

阿伦特读书笔记

终于读完了阿伦特的《人的境况》,如释重负。。。做一个笔记吧。。 《人的境况》这本王寅丽的中译本基本来说大概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照着英文原著比过,不过大致上能够读通意思了,应该不至于有重大的误解。不过问题是她的翻译还是比较生涩的,她在译后记里也写了按“直译”的原则,说“直译已经成为学术著作翻译的一个共识”,因此她也尽量不改变原文语序来表达。这个“共识”我感觉是值得商榷的,学术翻译很重要的部分是拿准术 …

科技哲学入门读物推荐

系里的《共青苑》杂志约我写几篇科哲方面的好书推荐,主要是为了尚未选定方向的同学提供参考,我非常荣幸。另外,我希望所有对科哲有兴趣的同学都来和我联系,在我的博客(yilinhut.com)上可以找到我的各种联系方式。 哲学系本科生在大一到大二就要确定导师和方向,在这个阶段,除了中哲、西哲、马哲的导论课之外,同学们对其它方向和其它老师的了解是比较少的。特别在于,由于科哲的老师给本科生开课极少,许多人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