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读李约瑟莫要“买椟还珠”——《文明的滴定》书评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会小结
这学期在几位本科同学的发起下,由我领读,组织了一个库恩《结构》的读书会。到上周,终于把《结构》读完了(跳过了后记),这周起读书会开始读《存在与时间》。 这次带读《结构》还是挺巧合的,正好吴老师出国,咱们系科史哲项目的本科生没人管,这两个同学又特别好学,自发要搞读书会,请吴老师找助教带,吴老师知道我向来乐于拐带后学,就很自然地把他们推给我了。 读《结构》也正合…
探索幽暗的间隙——《揣测与媒介》书评
(这篇书评是应邀写的交差之作,实际上我没有读通这本书,后半部分“揣测经济学”基本上没啃下来。可能和其后现代的写作风格以及中文翻译都有关系,当然我也没有找到感觉,所以以下的书评其实是不到位的,如果被我骗去读了别怪我坑……当然如果你读出感觉了欢迎来点拨我~) 揣测与媒介 亚马逊价: ¥20.10 http://news.science…
黑暗森林与进化法则,思维与表达——《三体》吐槽
《三体》的确是一部不错的科幻小说,构思很精巧,也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元素。但鉴于江晓原老师的过分拔高,让我反而有了不少抵触。作为一部普通的幻想小说而言,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也好,刘慈欣的宇宙社会学也好,都是巧妙的设计,但如果要把它拔高到真正的社会科学或哲学的层面谈论其微言大义,这是过分的。 关于宇宙社会学我当时吐槽过了,当然当时还没看《三体》,主要是针对江老师…
年轻人为什么要出书——从《声西击东》说起
最近何怀宏老师给一位大二学生的著作写书评,引起热议。何老师对《声西击东》一书所展示的哲学视野和现实关怀表示肯定,但也并非一味捧杀,而是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批评,他指出了韩乾同学一些学术概念方面的问题,也对该书的文体提出了看法:“作为学术论文,也还可以比现有的文章有更细密的分析论证和更严格的形式要求,而如果是评论,则可以更为犀利和生动有力。如果作者能够善用两种文体…
“优生学”错在哪儿——《反对完美》书评
《中国科学报》 (2013-08-23 第14版 读书) 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经风靡一时的优生学,甚至在许多地方以法律的形式推行,最终由于纳粹的暴行而声名扫地。纳粹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它试图通过强制节育乃至种族灭绝的暴力手段改善人种。但出错的是什么?仅仅是暴力的手段,还是说优生学本身也有问题?这一问题似乎从未得到充分的反省。到了半个世纪后,随着遗传学、基因学等…
《工作的历史》
理查德·唐金:《工作的历史》,谢仲伟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一般来讲,“XX的历史”这样的题目总是有趣的,特别是当这个“XX”看起来越是乏味和平凡,它的历史往往就越是有趣。因为历史会告诉我们,任何被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事物,都有其来龙去脉,通过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它是必然的吗?它是必要的吗?它还可能以怎样的形式发生? 最近偶然看到这本《工作的…
电影哲学,而不是关于电影的哲学——读《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从抢劫犯到蓬皮杜总监,富有传奇色彩的贝尔纳·斯蒂格勒也是德里达之后当今法国哲学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代表作《技术与哲学》一至三卷都已经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国内。 这第三卷虽然写于前两卷之后,但也可以独立拿来阅读,作者也提到:在某种意义上,这一卷可堪用作前两卷的“最佳引言”。 和前两卷的副标题(爱比米修斯的过失、迷失方向)相比,新近出版的第三卷副标题(电影的时间…
现象学入门读物推荐:《生活体验研究》
[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 等译,李树英 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最近在关心教育现象学,找到了这本书。不过这本书与其说是教育学论著,其实更像是一本(应用)现象学导论,整本书都在试图描述一种人文科学的研究方式——现象学。 作者范梅南是加拿大学者,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主编《现象学教育学》杂志。不过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