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科学</span>

从“双盲实验”看现代医学的盲目性

  医学是科学吗?一般的回答是肯定的,或者至少会说“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但无论如何,毕竟相信医学首先是一门科学,或者是“科学的”。 和其它现代科学一样,医学的“科学性”体现于它的目标和方法:科学的目标在于揭示事物的(自然的、还原论的)原因和规律;科学的方法则是量化的、实验的。 现代医学的科学性首先奠基于生物学和生理学之上。不过即便是最顽固的还原论者也会承认,医学毕竟不等于生理学,除了 …

巴别塔与加速器——马伯强讲座感想

  今天马老师带来了一个前沿科普的讲座,主要介绍了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方面的科学成就和最新情况。 人们建造日益精密的天文仪器和庞大的粒子加速器,为了探究宇宙的奥秘。规范理论中仅剩的那个尚未被观测到的粒子——希格斯粒子——又被称作上帝粒子。 为什么要寻找那些粒子呢?在某种意义上,物理学家们的确就在寻找“上帝”。希格斯粒子用于修补现行理论的缺陷,扮演着类似上帝的角色:“希格斯场曾经代表了创造粒 …

行医模式作为中医的现代意义——张大庆讲座感想

今天张大庆老师讲中国医学的现代化历程,昨天的科学是什么课正好也是张老师讲古今医学模式的转变,今晚的讨论课同学讲的是中医的现代化问题,综合起来,谈一谈我的想法吧。 张老师讲的中国医学现代化历程指的不是中医现代化,而是西方现代医学的引入过程,而中医现代化这一概念不同于西医化或科学化。所谓现代化首先指的是一种分界,即与传统划清界限,走上新的发展模式。 中医的现代化首先是被迫的现实,在现代科学和西方文化的 …

数理化之于生物学——昌增益讲座感想

今天昌增益老师讲了“在物理学和化学推动下的生物学”,讲了物理学和化学给生命科学带来的概念和技术,以及介绍了历史中许多物理、化学背景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昌老师的讲述是比较表面的,没有突显数理化与生命科学学科发展之间的更内在的关联。事实上,生命科学之所以受物理和化学的推动下如此发展起来,并不是因为偶然地历史上出现了一些跨学科的科学家,恰巧引入了一些物理和化学的成果而造成了推动。而是不如说,在现 …

生命伦理学与法制建设——张大庆讲座感想

今天张大庆老师讲生命伦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情况,介绍了现代医学所带来的许多伦理难题。 我特别注意的是生命伦理学与法制建设的关系问题,张大庆老师说,西方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个一个的官司打出来的。而在中国,这方面还很欠缺,张老师鼓励医院、医生要敢于“吃官司”,面对那些虽然违背现成的规矩的事情,但在伦理上应当坚持的话,就应该去做,即便输了官司,也可以推动人们对相关法律和伦理的理解和反省。 的 …

自然史作为一种编史纲领——刘华杰讲座感想

刚刚做完“natural history应译为自然史”的论文,今天正好是刘老师来讲博物学及其编史方法,正好再接着写两句想法。 类似于辉格史、思想史、社会史之类的编史纲领,“自然史”作为编史纲领,是双关的意思。一方面,“科学自然史”可以解读为某种“科学志”,natural history的特点在于注重分类叙述,但并不注重时间性叙述,特别是构建线性时间的因果链条。传统的科学史都注重解说科学发展,旨在说 …

重审医学,重审人性——王一方讲座感想

今天王老师围绕“医学是什么”讲了许多方面的问题,重点是对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医学的当代处境的反思。对医学是什么的定位关系着医学在当代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医学是科学吗?或者是一门技术?又或者说,医学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这些定位恐怕都不够恰当。医学并不是能够用科学,或者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可以界定的,尤其是在现代的“大科学”、“高技术”意义下的科学与技术,与医学的旨趣大相径庭。 科学追求真理,要求客观性 …

“两种文化”:科学与文学还是科学与人文?——刘兵讲座感想

今天刘兵老师的主题是“戏剧与小说中的STS与科学传播”,先是介绍了一下关于斯诺所谓“两种文化”的背景知识,然后介绍了《伽利略传》、《物理学家》和《哥本哈根》三部戏剧作品。小说部分没时间讲了,主要是展示了一些事例,而没啥清晰的主线,我就针对背景知识中的一点问题写感想了。 斯诺提“两种文化”时讲的是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刘兵老师提到我们现在更常说的是“科学与人文”。人文比起文学来说含义更广得多,但并不意 …

空间与几何学——王老师讲座的思考问题和讨论建议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169 虽然这次王老师的讲座内容比较跳跃,不过这次布置的阅读材料是比较可读的,如果事先阅读了材料,听王老师的讲座就可以起到互相辅助理解的作用。希望大家务必阅读相应材料,至少必须阅读《科学与假设》的第二编。明天的讨论课,主讲同学和助教们应该更多地围绕材料来讨论,而不要发散太远。 笼统地归结起来,这次的讲座和阅读 …

图灵机的机要

《科学是什么》的第二个讲座是姚期智来讲图灵的生平。在课前,我作为助教与他的女秘书的打交道就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没想到讲座本身也是令人失望的。在讲座后我已写过一些感想,先贴在下面: 坦白说,今天姚老师的讲座是令人失望的。对图灵的介绍太水,对于图灵的巨大贡献到底是什么也几乎没有介绍。只是说设计出“图灵机”,图灵机是通用计算机,就是现代的电脑。但究竟图灵机是个什么玩意儿也没介绍。即便就图灵的生平介绍而 …

“证明”与数学精神

之前的作业写到“证明”与“数学基础”,由于是命题作答,写得不太如意,现在想起来补充几句。 我以前就一直推崇“证明”的概念,作为数学之为数学的根本精神,或者说,“证明”是“数学精神”的核心。“证明”的要求使得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学和测地学等技术区别开来,代表着自由、理性和超功利的态度,对于“证明”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但是这种强调并不意味着变成对证明的形式的过分偏执(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事 …

如何理解“证明”是“数学基础”的核心概念

首先需要注意,“证明”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而相比之下,“数学基础”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自古希腊起,“证明”就是西方数学传统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而“数学基础”这一论题或学科分支主要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才兴起的。 “证明”的要求使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不同于算术和测地学,数学追求的不仅仅是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更在于严密推演论证的过程。但即便是在西方传统之内,对于数学证明的理解也绝非一成不变。而之所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