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哲学</span>

话说我的哲学的独创内容

首先,我自己从不关心自己的哲学有哪些所谓独创的内容,关键是我的哲学属于我自己,甚至说我的哲学就是我自己,这就足够。我追求的是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所有化为文本而流出的作品都只是追求之路的“遗迹”,而不是我的追求本身,无论那些东西对我而言多么重要,无论是像粪便那样不闻不顾,还是像钻戒那样珍藏佩戴,它们本身并不多么重要。就好比是追求一份爱情,在此过程中的那些回忆啊、情书啊、礼品啊、信物啊、记录啊、照片啊 …

关系主义与交流哲学

想到最新版的古派哲学之“旗号”。可以叫“关系主义”或“交流哲学”。 我早前偏爱“多元主义”、“视角主义”,而觉得“相对主义”过于极端或激烈。但现在突然想到,所谓“相对主义”(relativism)何不翻译成“关系主义”?这更符合“relate”的原意,也能够表达一种更对我胃口的思路。 说起“相对主义”,有人就要吼:“哈?一切都是相对的?”但如果我说“一切都是有关系的”,感觉是否颇为不同?如果说“绝 …

关于女哲学家和攻受论

以下是我在“我不会在咖啡馆约会”后的评论中我被逼出来的一些说法,既然写出来了,就是白纸黑字,没办法了。鉴于这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因此专门开辟新文存档。 后来比我还邪恶的Chern同学说我这个是“女哲学家养成计划”,此题有趣,但太易引起误解。我的阴谋非常复杂,既不是要诱拐mm,也不是要培养女哲学家,更不是要找一个成为女哲学家的mm。但确实和各方面欲求都有联系,而最根本的宗旨始终是完善我自己的哲学。但说 …

关于“吐嘈”

最近我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说哲学是一种吐嘈的活动,我将大胆地在我的哲学中启用这一“术语”,它确实非常传神。 常看日本动画的人不会不知道“吐嘈”一词,不过“外行”和新手恐怕就不明白究竟了,我大致解释一下。 目前网上流传的解释似乎都是把POPGO字幕组的一段话到处复制,真是太偷懒了,这个可以去查百度百科之类,我结合一些网上容易找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简单再说一遍: 吐嘈一词是中文动漫字幕组对日语“突っ込み” …

何谓发问——再谈可能性的寻求

我们说哲学的核心是“问题”,哲学的使命是“发问”等等,但究竟哲学是一种怎样的发问活动?“今天晚饭吃什么?”这样的问题似乎并不是哲学的事情,那么哲学的发问究竟是怎样的? 相关的话题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是提到过的,本文也许没有太多新意,只是一个回顾或总结吧。 首先,人们经常谈论所谓的“问题意识”,这个词被用得很滥,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些地方干脆把它等同于“问题”来使用,比如“这本书的问题意识是……”意 …

哲学与裸体

天知道为什么在若干篇毫无头绪的论文的压迫中我还有心思写那么多随笔,但没办法,想泻时憋住是很难受的。写完这一篇,这一轮发泄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也就是说,从“从渔夫到海贼”一篇起至这一篇,可以说是一个系列,可以理解为起航前最后的抱怨。从此之后……呼~反正我不再在宫殿中坐等了。 这一篇起了个扎眼的标题,其实试图谈论的东西是相当重要和深刻的,更准确一点的题目也许是“哲学与艺术”。无论如何,我现在只是起个头, …

哲学无专家

我很早(大一大二那会儿?)就说过“我不要做专家,要做只做大师”之类的话,本来是朋友间私下说的,结果流传出去,也就只好算是公共性言论了,当然我也一直能够为这句话负责,这句话基于我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哲学的理解,这几年来,我对哲学应该是有了更多的理解,因此我现在可以对当时的话做出某种更深入的诠释。 首先,我们需要问:“大师”与“专家”两个词儿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在许多时候,它们似乎是可以通用的,都是指在某 …

“网络游戏哲学”

一种哲学要广为流传并被后世铭记,一个独特和响亮的名号或许颇有助益。 我的哲学可以被别人叫作什么呢?批判哲学、技术哲学、历史哲学、多元主义之类的词汇早被用滥,星空哲学、媒介哲学之类也显得不够明确;突然想到,也许可以叫“网络游戏哲学”。“网络”与“游戏”二词能够标明我哲学的独特之处和核心关怀。在这个题目之下,几乎所有传统哲学的问题——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等——都能够得以阐发。 而且,“网络游戏哲学 …

概念的迷宫

概念如迷宫,语言如密林,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禅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执着,立地可以超拔。 此言或许不假。但为什么我仍旧执迷不悟呢? 因为迷宫是一个游戏。当你正在玩一个迷宫游戏时,你的目的不就是从迷宫中脱身吗?那么你明明随时可以脱身,只要把自己超拔到更高的维度,挑出来就行了。为什么你非得老老实实地在迷宫内挣扎? 你玩一个魔方不就是要把它还原吗?直接把魔方拆了重新拼装不就完了?为什么非要折腾不休 …

“不满”之快乐

在我的哲学中,“爱”是一个极其核心的概念,对这个概念的详细阐述尚未展开,不过可以大致先给出提示的是:在“满溢”和“泄出”,亦即谈及“施与”或“献出”那一层意义之前,“爱”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意义毕竟是“欲望”和“需求”,其根源则是“不满”。 这里我要说的就是这个“不满”。人们通常把“不满”看作一种坏的状态,将之与痛苦、怨恨联系起来;而相应地,“满足”被看作好的状态,并与舒适和快乐联系起来。 然而我却说 …

哲学家的“显”与“隐”

在“置顶2”的贴出后不久收到的评论中,一mm提到说我是“显派”而非“隐派”等等,具体情况可直接看那个帖子,在这里不转述了。 典型的女性式的评论是让人头疼的,因为它难以招架。正如该mm所说,“……比较有直觉”,一旦一个评论是出自“直觉”,那么就很难批评了。只有当一个理论是建立在“理由”之上时,才可能对之进行审查和批评,因为“理由”是公共性的,而“直觉”总是私人性的,我不可能批评另一个人的“直觉”。 …

创造概念的方式(随手记)

被动的(大众的交流)和主动的(学者的发明)。 主动的创造方式有两种:博物学式的“指物定义”和以概念定义概念。后者是将原本与ABCDEF等一大串概念乃至于一个典故甚至于一部哲学体系相关联的某种意义简记为一个方便的概念。 为什么要创造新的概念?很简单,因为老的概念不够用。一个直观如果是如此陌生,以致于人们无法将它自然和顺利地置于概念之网中的恰当位置,那么就只能在给它创造一个新居所。 如果是指物定义的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