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招生要求补充说明【失效】

博士招生要求补充说明【失效】

清华大学突然又改变政策,把所有准聘教授招生权收回了,所以招生启事暂时失效,等我熬成长聘再说吧……

招生启事发布之后,已经有好几位同学与我联系,表达过报考的意向了。为什么不说精确有多少位呢?因为我也不太清楚,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表达了一下意向,没有更深入的联系,也有一些不是今年这一届的。

我现在已经顺利加入了清华的招生名录,在暑假后的9月份,就可以录取2018年入学的第一批博士生了。也就是说,在最终来清华面试之前,与我预先交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希望在暑假里就与潜在的报考者充分交流。

为什么一定需要预先交流呢?主要有三大理由。

首先是为了我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因为在非常短暂的官方报考和面试流程中,我只可能获得一些最表面的印象,不可能对学术功底和学习能力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更深入的了解总是需要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特别是你来我往的讨论,才能获得更深入的,而且难以伪装的了解。

当然了,在缺乏预先交流的情况下,我到时候会不会临时在面试中决定录取呢?那也是有可能的。但这种情况下,教育背景等外在优势会被更加强调。比如你是北大的,告诉我你上过西方哲学史的课,我问是谁教的?你说是先刚,或者尚新建,或者谁谁谁。我一听,哦,有数了,靠谱!但比如你是非211毕业的,也告诉我你上过西方哲学史的课,但谁上的呢,我也不熟,上得靠谱不靠谱呢?我也不清楚。也许在糟糕的老师和肤浅的教材的帮助下,上完课反而获得了许多陈腐的偏见,还不如不上课呢?我都不敢肯定。所以同样是在面试时说一句“我上过西哲史的课”,你的学校越好,就越能够加分。但北大清华的学生也有许多瞎混日子的,三流学校乃至民间自学也可能功底很好,这又怎么说呢?之前的招生启事下面,就有网友不服,说话很难听,好像他们非211学生遭受的歧视需要我来买单似的,莫名其妙。

我正是希望那些能够在外在条件方面较弱的同学也有机会向我展示那些难以在面试期间充分展示的长处,所以我希望用更长的时间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尽量排除偏见,深入了解。

其次是为了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考博是一个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事情,对于一个致力于学术道路的学生而言,博士生导师是走上学术道路的最重要的一位领路人,与导师的关系不仅在未来四年的学生生涯中至关重要,更是会持续影响你整个学术生涯,不可不慎重。导师受人尊敬,你也跟着沾光,导师得罪别人,你也跟着倒霉。

即便只为了未来四年谋取博士学位考虑,如果与导师的路数不合拍,那也是非常难熬的事情。当然观点上不一致,可以碰撞火花,也许是好事,但根本上路数、风格不一致,兴趣点不同,想争执都争不到一块儿去,那才是最糟糕的。

而且在这方面,导师要是对招到的学生不满意,大不了就当浪费了一个名额,其实无关痛痒;而学生找错了导师,浪费的可能就是整整四年(由于导师不合适,更可能延期到五六七八年),甚至影响整个学术生涯,岂能不慎重呢?这好比相亲一样,虽然我在网上公布了许多信息,但你总该实际聊一聊,乃至见个面,才能安心吧?但和相亲不一样的是,咱们是一师多生制,我可以招许多学生,但你只能找一个老师,所以哪怕我不在乎提前交流,你也该比我更上心。

最后一点是,我们的理想都是做学术,在哪个学校,跟哪个导师,归根结底也都是为了更好地做学术研究。而希望做我的学生的人,肯定与我在学术志趣上有相通的地方,那么就值得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无论你是先对相关的学术领域感兴趣,才想到找我做导师,还是先看到我的招考机会,再发现兴趣的共鸣点,无论如何,最终你肯定是要与我有学术上的交汇点,而且在这方面相信能够从我这边获得帮助,所以才愿意来做我的学生。那么既然如此,无论最后做得成做不成学生,与我交流总应该是你所希望的、认为值得的事情。如果你在没成为我学生之前压根不乐意与我交流,其实跟我没有什么共同兴趣,只是希望拿我做跳板,拿一个清华文凭,那么还是趁早别想了。

鉴于以上三个理由,在考试之前尽早与我交流,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迫切要求,而不是我的强制要求。

那么我在提前交流中希望看到什么呢?

首先是最后的官方流程中也需要的东西:一份简历(带自我陈述),和一份博士阶段研究报告(5000字)。当然提前发给我的时候不一定要写得非常正式,可以是一些草案、提纲,乃至只是初步的大方向,我们互相讨论之后再修改完善。

其次是代表作品,包括学术论文、随笔、读书报告等等,最好给多种形式的三五篇。与技术史技术哲学有关的当然最好,有些人说半路出家,这方面没有拿得出手的,那么其他领域的,乃至非学术性的,都可以发给我看看(当然我不一定每篇都回应)。

最后是针对我的学术方向或研究工作的评论,包括博客上的文章、博士论文和其它著作,特别欢迎直接在博客上留言,更特别欢迎试用最新上线的页边批注式评论功能。

如果不是直接在博客上留言,尽量通过Email(hyl510@gmail.com)联系。

 

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亚历山大

7 Comments

  1. Mist

    你这个自由度大,能有选择应该好很多。我那边招不了博士,现在是被指派了一个硕士。我常常和他说要是不用功会毕不了业,但是没什么用。

  2. Mist

    不过导师貌似只有不让学生毕业的权力,没有其它惩罚权。你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让学生在选你之前读一读袁劲梅写给被开除学生的那封信。

    1. 被指派的学生,没学好,导师不一定有责任,可能是摊子太烂没法收拾。但我亲自面试考核之后拍板招的学生,再没学好,就主要是我自己的责任了,要么是没判断准,要么是没教好。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所以我希望在入门时多一些把关。

      1. Mist

        如果有个试用期我相信情况会好很多。

        比如说学生先听教师若干学期的课。优点至少有三个:其一,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比较自然(我看到你回复的那句“招学生又不是找对象”后忍不住大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其二,这段时间足够让双方作出选择;其三,教师开课是一对多,学生选课也是一对多,不会耽误其它的选择(当然假如两名老师开的课时间冲突,学生这边可能稍微吃亏)。

        现在想来,本科、硕士这些时期,就可以算是这种试用期。可惜基本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意识不到这点。

        1. 是啊,所以为什么北大清华都很愿意招自己学校的推免生,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培养出来的至少不会坑。所以我们科学史系也希望以本科教育为重心,本科抓好了,研究生也自然会好。但是现在缺乏本科培养体系,都是从外校外专业招生,就最不好办,外校不谈,还都是各种专业的,别说没上过我们自己的课,就连同行的课也没上过,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源状况。虽然可选择的多,但其实很难选到靠谱的。

  3. 兰于烟

    我虽然一直心存报考之心,但一直不敢轻举妄动。我去读科学史的博士的话,不是为了那个学历了,更重要的是自己以后人生的方向。有点写作天赋的我,希望余生是写作为生,而且是写科学史(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工程师的方向),琢磨科学哲学一面。不浪费自己的天分,也不浪费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而且,其实哲学是一直是我朦朦胧胧的心头所好。

  4. Pingback: 胡翌霖的招生启事【失效】 – 随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