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的惰性

“看客”的惰性

在博客的运作和BBS的管理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并不是没人看,而是看的人往往只愿意当“受众”,而不愿意参与,甚至连偶尔留一个字也不愿意(诸如“赞,顶,晕,阅,re,omg,orz等”)。但他们也不是因为不感兴趣,或干脆不屑一顾,事实上许多人经常会来看看,其中的一些人偶尔会说一句“有启发”(这总算也是一种反馈方式了,尽管是间接的),但总的来说就是懒得留言,关键是从来不会根据“演讲者”的节奏而给出的有针对性的反馈(就比如说在一个人说完某一段话后的恰当间隙适时地“嗯”一句)。

我本人正是以“懒”著称的。不过我认为此懒与彼懒是有根本不同的——我是根本懒得看别人的博客,而某些人倒是有心思阅读博客,但却是懒得留言,这个性质就不同了。

有人曾对我说:“毕竟你的博客,和人家的不一样,没有什么记叙文,都是议论文,所以评论少也是正常,毕竟对于思想的评论是需要慎重的。”这话看起来很对,而且正符合我一贯强调的对文字的负责的态度。

然而,这种托辞回避了许多问题。首先,评论并不一定是说你看完了要在这里抒发自己的观点,谨慎、谦逊和倾听的态度当然是很好的。但问题是,怎样的倾听态度才是真正负责任的、礼貌的和谦逊的?隔着墙偷偷窃听也算是谦逊的倾听吗?

在现实中(指网络之外)的交流中,无论是平等的对谈、讨论,还是“居高临下”的演说,或“居下临高”的汇报等等,最好的氛围是需要有某种良好的互动。在对方说话时,最好目光注视、神情投入;如果是一对一地倾听,则在恰当时候说说“嗯,啊,是”,或者至少点点头,皱皱眉头之类都算反馈,如果是听演讲,则在恰当时候鼓鼓掌。如果有问题则毫无保留地提出,如果不提问题也可以喝声彩、鼓个掌之类的。

这些不是为了恭维讨好,而是出于礼节,而礼节则出于尊重,尊重出于真诚,而真诚出于自然而然。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你必须参与其中,必须做出反馈——注视是一种反馈、无视也是一种反馈。然而问题是,某些新的媒介技术使得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书写的出现使得交流可能跨越遥远的时间和空间。但同时也意味着直接的反馈不再可能。但出于尊重和负责的态度,知识分子们仍然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馈。对于古老的经典,他们可以评注它、解释它、传递它;对于学界的同行,他们可以互通书信,会在书中互相引用,互相致谢,互相批评。实在是只要自己读而不要发言的,也可以做一些摘抄和随记,书籍的“margin”就是派这个用处的。

但电视的出现使得一切都变得糟糕透顶。在电视面前观众成为了单纯的“受众”——在交流中“受众”丧失了除了调频道之外的一切主动性,只愿意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的“看客”。(在我的博客面前,许多人似乎也已经放弃了除了决定看还是不看以外的一切主动性。)

这种“看客”的惰性蔓延开来,使得即便在看某些严肃的东西时,人们也趋向于冷漠——或者找一个借口:“正因为问题比较严肃,所以要谨慎负责,所以更不能随便说话啊。”如果说你的借口是你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那倒好说;问题是,有些人宣称他从中得到了“启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一种冷漠的、缺乏主动性的交流中,你从哪儿竟能获得启发?

试想一个人在听的时候目光游离,心不在焉,没有一点投入的样子,不能够随着演说的进程做出适当的反馈,我们怎会相信他能够获得启发? 如果一个读者看完一本书一个字都不记不划不圈,连一句感想都写不出来,我们又怎会相信他能够获得启发?

如果我的博客都是“记叙文”,都是随手写些生活琐事,那么倒是没有必要“反馈”,因为看这种文章就像看电视,只是闲聊而不是讨论,得不了什么“启发”,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交流是平等的:没有收获也就不用反馈;获益了则应该有所回应,另外也只有有所反馈(主动参与)才可能更大程度地从交流中获益。

不仅是说读我的博客,即便是读那些伟大哲学家的伟大作品,也是类似,或者说,在那些伟人面前更是需要读者去主动地参与交流。有人说哎呀我太弱了他太强了,看着那些伟大的作品只能高山仰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啊。我想说:谦卑当然是好事,这也是我一直都强调的,然而谦卑并不是意味着冷漠——自己说不出话来,至少也能够勾几句话,画几个圈吧?我要再次强调:“倾听”并不是指拒绝“反馈”、拒绝“回应”。真正“倾听”的表现是跟随着讲演者的进度而恰当地做出反馈:或点头,或微笑,或鼓掌,或皱眉,或质疑提问——这才叫做倾听,而绝对不是这副模样:在讲演者面前把脸蒙起来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地装死偷听。

2008年2月21日

最新评论

  • mist

    2008-02-24 00:53:11 匿名 124.17.16.240 

    我是不管,博客也没怎么经营,爱看的看,爱留言的留言,随便了

  • holy

    2008-05-08 19:56:38 匿名 116.228.248.154

    呵呵,最近才关注你的博客,就看到这篇文章,听取您的教诲!那就说说我最近看你博文的感受吧。我是因为要写论文才搜到这里来了,搜来了以后很高兴能遇到对科哲感兴趣的人。初看你论文的时候还以为是研究生呢!后来才知道是和我一样的本科生,又是北大这么牛的学校,实在佩服不已。如果非要说的话,只能说这些了,你别觉得恭维太无聊啊,可都是真心话。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