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什么?

我号称这一年要大补文学,那么,我指的是什么?什么是文学?尽管我了解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到我读过更多的文学书之后才更有发言权,不过,如果对“文学”是什么毫无想法,那么我究竟是要去读什么书呢?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他人做好的分类,在书店里的文学类书架上找书,便是读文学了。不过,作为搞哲学的,还是不该过于偷懒。而且最近正好也聊到这个话题,便写一写吧。等到明年再回过头来比较,看看自己的想法会有多大变化。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我文学读得少,而质疑我的发言权,这种成见是我要抵抗的。正如我没有做过科学研究工作,但是我仍然要发表关于科学的意见那样。我相信我的视角尽管片面,但绝非全无可取之处。若论成见的话,或许那些读了更多文学的人,会持得更深且不自觉,而我则因为自知片面肤浅,谈起来诚惶诚恐,执于成见的程度或许不至于过分霸道。

我读文学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取决于究竟什么是文学。三国水浒说唐说岳西游济公之类的中国古典小说是文学吗?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是文学吗?如果这些也是文学(这似乎很显然),那么,我读过的文学书大概堆起来早就比我还高了。

那么,既然读了“那么多”文学书,怎么还是如此缺乏底气呢?显然,是因为我所读的所谓文学书种类单一,远不足以作为文学的“代表”。而且,这些书与另一些文学著作相比,也有某种特殊性,这点以后再说。

当然,如果按照另一种更为宽泛的定义,我读的几乎所有书就都是文学书了。事实上,汉语中“文学”一词当然是从西文转译(literature),在王国维、鲁迅等最初使用这一词的人那里,文学的自由、非功利性或者说“为艺术而艺术”的方面,以及其审美上的元素都被强调(见http://www.historychina.net/cns/WSZL/XLXH/SSWH/wxys/12/14/2004/12083.html)。

不仅汉语中“文学”一词极其年轻,西文中“文学”一词的现代含义也是非常晚近才出现的。长期以来,“文学”一词指的是一切文字作品以及成文的学问和知识,直到今天,literature 作为一切著作、文献统称的义项仍很活跃;一直到19世纪末的牛津英语字典中的词条还这样说:“指全部文学创作;某一国家、某一时期或整个世界产生的全部写作。如今也用于一个更局限的含义,指那些能从其形式美或情感效果角度加以考量的文章。”牛津英语字典指出,这种局限的含义的出现是相当晚近的。(见《文学死了吗》第8页)

很明显,在现代的日常用法中,“文学”的外延大大缩小了,它只是指诸如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等作品,而不再包括历史学、哲学,当然更不会包括科学。

那么,首先一个问题是,文学的涵义为什么会如此收缩呢?主要的原因,应当是原“文学”之下的不同活动各自的特征日益明确分化,而导致的语义收缩吧。例如最初“禽”和“兽”都可以作禽兽之总称,后来分工逐渐明确下来。与“文学”相似的还有“哲学”一词(希腊语源)和“科学”一词(拉丁语源)本来也都能够表示一切学问,后来才慢慢分化出各自的意义来的。

词源上的考察至少能够说明一点,“文学”与其他学问固然已经形成了巨大差别,但它们毕竟是同根同源的。

不过,或许从词源上看,“文学”的范围就比“科学”、“哲学”大得多。因为科学和哲学指的都是某种“学问”,是某些思考、研究和讨论。但文学——“文字的运用”,则不限于讨论问题,更是包含了运用词藻和抒发感情等无涉学问的活动,而正是这一种无法用科学或哲学等词涵盖的意义,成了文学一词的现代涵义。

也就是说,与许多词语相似,词语的发展历程确定了“文学”现今的含义——那就是在原来外延广泛的含义中逐步减除那些已经自立门户的内容——哲学、历史、科学等等,剩下的就是现今的“文学”之所指了。

为什么哲学、历史、科学会被文学排除在外呢?这与“科学”被“哲学”排除是类似的。因为这些活动逐渐独立自主,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是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共同体;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说,是逐渐找到了特定的方向和方法。当然,这些差异从一开始就或多或少存在着,但只有当这些差异被人们充分认识之后,人们才会使用不同的命名来区分它们。

在现在,哲学、历史,特别是科学,都有其鲜明的特色,那么这“剩下的”文学究竟以什么为特征呢?一种简便的方式是——文学是非学问的文字,也就是说凡不能归入任何一种学问的文字,就属于文学。

由此出发,我们来进一步考察文学的特质。

首先需注意的是,应当把“文学性”与“文学”区别开来。“文学性”是关于行文和用词技巧的一种属性,我们可以说一部哲学作品,一部历史著作,乃至一篇科学论文,都可能被形容为有“文学性”,意思大约是说文笔流畅,可读性强。同样地,许多文学作品,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也会被称作极具“哲学性”之类,甚至被哲学家们当作研读对象。总之,从“文学性”、“哲学性”、“科学性”等文章的风格方面的特征出发,是没有办法区分文学与非文学创作的。

要先作出这样的声明,我是意图为推出我对文学的定义作好准备。我想说的是,我接下来对“文学”的区分,不是从其行文风格出发,而是从“文学”作为与“哲学”、“历史学”、“科学”相并列的,一种人类的活动形式,而加以限定的。

我的意见是:文学乃是一种“绝对自由”的创作方式。

我们可以先把人物传记、纪实文学等,排除在文学之外,它们或许可以归属于历史学,当然,仍可以归入文学,但并不是文学的典型。

“如德里达明确指出的,西方意义上的文学不仅依赖于说一切的权利,也依赖于不为自己言论负责的权利。”(《文学死了吗》第12页)这是什么意思?文学带出的是一个想象的世界,或者即便它影射着现实的世界,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打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旗号。更重要的是,文学不必为任何事物负责——科学需要对经验和科学方法负责,需要坚持客观、遵行规范;历史学(和博物学)需要对事实负责,不得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哲学或许是最自由的一个学问,但它仍需对理性和逻辑负责,对自己的立场负责,哲学作品必须避免自相矛盾,而要力求思想的一致性和贯通性。但文学并无任何一条拘束,它可以超越经验,超越现实、甚至超越逻辑,故意去呈现悖谬和荒诞。在这个意义上,诗歌是最自由的文学形式,它甚至不需要受语法的束缚。

以上所说的,是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的实质——完全的自由。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随便哪个人随便写一堆东西就都是文学作品了。我已声明过,我是对文学活动,而不是对文学作品作出区分。这就好像一个人即便不进行任何科学活动(例如是在巫术活动中,或者在游戏中)也可能偶然地做出一个意义重大的“科学发现”,但这不意味着他的活动是科学的活动;同样,一个成天从事着科学活动的人,也不一定总是能产出科学成果。就科学成果,或文学造诣来说,都是某种社会性的东西。哪些作品是诗歌,而哪些只是语无伦次的词语堆砌,这里头的判断是社会性的。但是就文学的“活动”而言,“自由”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

文学作品总是具有审美的或情感性的元素,这也是其“自由”的本性所自然而然地导致的。因审美与情感是挣脱束缚的武器。由于没有任何约束,也就失去了任何确定的判断标准——例如哲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可以根据其自圆其说的能力即其体系性而判断;科学研究的成功与否可以根据其与经验的吻合程度来判断;而文学由于本来就不受任何限制,因此也找不到任何确定的衡量标准。因此,文学将引入某些不确定的衡量方式,那就势将借助于人类审美和情感的能力了。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文学”的定义,文学即是完全自由的文字创作。至于说文学有什么进一步的特质和使命,例如说文学总是以“人”为核心关怀云云,我下次再讨论。但是需注意的是,不能把其特性与其本性相混淆。“文学是什么”与“文学意味着什么”、“文学能带来什么”是不同的问题。

2007年10月8日

最新评论

依芜
2007-10-08 20:01:19 [回复]

也就是说凡不能归入任何一种学问的文字,就属于文学。
文学作品总是具有审美的或情感性的元素,这也是其“自由”的本性所自然而然地导致的。
__不太同意.这两句我要好好想想.
因此,文学将引入某些不确定的衡量方式,那就势将借助于人类审美和情感的能力了。
____那么人的审美和情感不是一种束缚吗?

古雴
2007-10-08 20:05:17 [回复]

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什么是脱离任何束缚的。不过,有些束缚是形式化的、是较确定;有些则是极不确定的。

古雴
2007-10-08 20:08:02 [回复]

而且,要注意,我并没有希望为文学与其它划清界限,你在这样做,而我则反对。自由的人可以为自己选择任意的束缚,就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哲学、科学亦都可算是文学,文学是无限的。

古雴
2007-10-09 11:50:11 [回复]

关于“凡不能归入任何一种学问的文字,就属于文学”,需要补充一下,我这里指的主要是那些“有分量”的著作,随便拼几个字当然什么都算不上。
这一点是一个事实,说实在的,轮不到你同意不同意。你可以在书店转一圈,看一看所有那些有分量的作品,除去那些能归入各门各科的作品以及文学著作之外,还有什么既不属某一学科,又不算文学的书吗?事实上就是这么分类的,你不同意也没办法。
这里你要区分文学与理想的文学,区别“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尽管这两层问题是相通的,但毕竟不完全一致。谈论一个东西应该是怎样,首先你需要搞清楚你究竟在谈论什么东西。就像上次你说科学是神话,但却连神话本来是什么意思也说不清,那怎有权说科学是神话呢?你总要先把这个词的来龙去脉,把它的实际用法搞清楚了,才有资格发表进一步的意见。否则你的思路势必陷入混乱,非但别人无法理解你的说法,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One comment

  1. Pingback: 话说网络时代的“版权” | 随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