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论可能生活》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买这本书最初是被其标题所吸引——我正巧在想一些关于伦理学是什么的问题,而“论可能生活”似乎能够表达出我的伦理学观,教我眼前一亮。不过随后读来,发现赵汀阳此书虽然也是伦理学专著,但是他对“论可能生活”的理解与我所想象的很不一样。

赵汀阳的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我看到季羡林和李泽厚对该书有较高的评价,但是翻过此书后感觉并不如理想中的精彩。事实上,该书的前半部分让我感觉比较精彩,也就是赵汀阳对流行的规范伦理学存在的毛病的揭露和对一个真正的伦理学的勾画都是比较深刻的,但是他的伦理学观点并没有引起我的共鸣。

下面是摘抄与随感:

第4页
既然已经有了政治家来制定政治制度,有牧师来指引从善之道,有律师来把握法律尺度,有教师来传播处世良方,伦理学家还能给出什么忠告?人们对伦理学的期望是思想性的,是对行为的哲学反思,而不是关于行为规范的反复解释。////——较同意。

第4页
思想的最终判断如果是有效的,就只能是哲学性的,而哲学的判定如果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它是在意识形态之外的反思活动,即无立场的批判——无立场所要求的是:方法高于立场。////——保留意见。这种无立场的方法论听起来固然是好,但是否是过于理想呢?

第5页
规范伦理学的工作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无根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给出什么更高层次的劝导形式,它仍然弱于怀疑态度的力量。////——较同意。

第7页 伦理学与愤怒、逆反、孤立、嫉妒等激进情绪无关,也与同情、怜悯、宽恕等温和情绪无关。感情用事或许是好的生活态度,但却是坏的理论态度。
////
——说得有点意思,但保留意见。

第8页
一种真正有意义的伦理学在分析问题时是现实主义的,但在表达希望时则是理想主义的。存在于现实中并关怀存在的未来性,这就是伦理学的意义所在。////——基本同意(稍有保留)

第8页
伦理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询问生活意义,它所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生活形式和社会制度最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生活意义/好生活/幸福是三位一体的伦理学基本问题。////——基本同意(对表述方式稍有保留)

第9页
社会成功了而人失败了。这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在面对生活事实时使用社会观点而不是使用生活观点去进行最后解释。当然,伦理学无论如何不是为了反对规范和社会,问题仅仅在于,任何规范和社会安排都必须以生活的理由去解释,而不能以规范和制度自身的程序合理性去辩护。以程序和理性(姓氏)去回避或掩盖实质合理性(内容)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这种现象在法律、管理制度、教育体制、考试标准/审查制度中比比皆是。但是。实质的价值问题是终究混不过去的。////——基本同意。

第11页
康德式的绝对主义是伦理学的另一种思路,它的优势是其论调有一种迷人的高尚气质,很容易诱人同情,但在理论上有着深刻的错误。(脚注:据说康德当年讲述伦理学,使得听众因其圣洁而泪流满面。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我过去初读康德伦理学时也为他的高尚气质深深感染,至今心怀敬意。但他的伦理学有错误就是有错误。)////——大致上同意。康德与其说是一位哲学家,倒不如说更像一位圣徒,我对康德伦理学也是大有保留的,我最欣赏的其实是康德的宗教观,康德把宗教式的圣洁气息带入了其伦理学,因此其伦理学可能显得过于理想和抽象。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错误,只是可能不够完善吧,康德的伦理学或许是更适合“接引上根人”吧。当然,赵汀阳用他所重新定义的“伦理学”的含义去看康德的伦理学,当然康德便会是错误的。

第14页
我们不可能提问生活是否有意义:假如一个人愿意生活,那么他就已经肯定了生活是有意义的。////——这话说得挺有意思,但我还是保留意见。比如说一个人可以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甚至说生活是糟糕透顶的——负的意义,但是他认为自杀也是同样糟糕透顶的事,在两件糟糕透顶的事情间,他愿意选择生活,理由可能是自杀比这种无意义的生活更糟糕,或者是干脆出于懒惰——活着就活着吧,行尸走肉、得过且过吧。当然,我这样的解释是不够“诚实”的,但赵汀阳也需要面对这些不诚实的人。在这里试想我是一个认为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的虚无主义者,按照赵汀阳的想法,大概是可以这样来说服我:“既然你认为生活毫无意义,那么你为什么还是愿意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呢?你既然选择了活下去而不是去死,就说明你认为活下去是有意义的不是吗?”,但作为一个虚无主义者,我可以马上反驳:“我确实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但我是认为一切事物都毫无意义,生活没有、死也没有,去生活是无意义的,去死亡也是无意义的,那么我凭什么又要通过选择另一件无意义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确实认为生活无意义呢?这种证明本身当然也是无意义的。无论我选择生活还是死亡都不能证明我选择的东西是有意义的,而选择这一行为本身当然也是毫无意义的,哈哈,当然我刚才的那段反驳也是毫无意义的。一切的一切只是我碰巧做了某些事情,我只是屈从于欲望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哪里有‘意义’的容身之处?”——显然,彻底的虚无主义者是驳不倒的,许多学者试图靠理性的分析去“说服”虚无主义者,我认为这些努力是徒劳的,相反虚无主义者更有可能借助理性反过来“驳倒”“意义”,因为我认为,最根本的意义完全不是理性所能论证的,而一定是某种信仰,面对虚无主义者不能用科学的方式去说服,而只能用宗教的方式去劝诱。

第15页
生活目的不是某种结局而是生活本身那种具有无限容纳力的意义。////——我同意这种观点作为一种非常好的生活态度,但我不认为这是唯一有意义的生活态度。

第16页 如果把幸福混同于利益,伦理规范也就好像成了伦理学的主题,因为规范正是关于利益分配的规则。////——基本同意。

第17页
显然,财富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用来实现其他价值,如果只是用来实现自身,就把财富自身荒谬化了。////——显然同意。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一句式换一个主语,我们是否能说:“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用来实现其他价值,如果只是用来实现自身,就把生活自身荒谬化了。”而赵汀阳显然明确地说过“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只存在于生活本身之中。”他所以说财富的意义在财富之外,是要证明财富等等都不是“生活欲望中真正具有意义的东西”,“幸福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的。但是我假如以同样的句式来论证生活的意义一定在生活之外呢?你可以相信生活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但我也可以相信生活之外还存在着比如说彼岸或不朽的那些东西,那我便也有理由认为把生活的意义放在生活本身是与将财富的意义定为财富本身同样荒谬的事情,那么赵汀阳便不能说服我。事实上我认为为了生活而生活与为了某种彼岸而生活都是一些不同的生活态度,只要处理得当,都能够带来幸福。

第18页
伦理学的主题是道德而不是伦理,道德为本,伦理为末。道德主题则引出两个问题:(1)对于任意义个人,什么是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2)对于任意两个人,任何一条伦理规范的合法性依据是什么?

第19页 例如把“生活应该是……”变成“生活意味着……”

第28页
史蒂文森(《伦理学和语言》,1944)的一个有趣看法是,伦理语句实际上是在鼓励别人赞同某种伦理规范或态度,比如说“你应该诚实”实际上意味着“我赞许城市,你也应该赞许诚实”。

第43页 自私只是做事,而自尊却是做人。

第61页
“什么是好的东西”本来不是问题,就像“世界是否客观存在着”一样不是问题,这些都是一清二楚的事实。哲学绝不是一种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把事实说一遍的愚蠢行为。许多哲学错误都根源于不知道哲学要做的是什么事情。////——有点意思,但是保留意见。赵汀阳说话的语气越来越让人难受了,太霸道。

第83页
诸如世界的本质或者造物主的本质之类的问题是逻辑上最大的问题,但却不是理论上最大的问题,更准确地说,不是理论上最重要的问题——哲学上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一位最大的问题就是最重要的问题。////——有点意思,但是保留意见。赵汀阳的意思是哲学思想要更富现实感和责任心,这是很好的,但是无论如何形而上学总是哲学的“树根”,我愿意承认那些终极问题也是理论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却不是最值得纠缠的问题,而且我认为,哲学应当是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在一步一步的追问和反思中将可能“不得不”走近那些终极问题,但不应该是从终极问题出发去“推演”出现实问题,那样的话往往使得哲学陷入空洞。

第139页
社会是生活的条件,生活是社会的目的,这两点不能颠倒。……任何一种社会观点,即从社会的需要去考虑问题的观点,往往是反生活的观点,这种观点误以为伦理问题是一些社会问题,一位一切不幸都是由糟糕的社会造成的而与糟糕的生活意识无关。……例如,过去有过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到底哪个更好的争论,不管是哪种观点,都忽视了生活意识问题。资本主义所以在经济上比较成功,是基于对人性的最坏估计,于是制定了针对“坏人”的制度;而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基于对人性过于乐观的估计,因此制定了以好人假设为基础的制度,结果证明是过于乐观了。////——有点意思,不予置评。

第140页
就许多方面而言,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有着更完善的机制,一般表现为无处不在的管理系统、程序更严格的法律以及严格界定的权利等等,但现代生活却形成了人性难以忍受的莫名的焦虑。古代生活有忧虑但很少焦虑,忧虑是有美感的,它有着沉甸甸的感情,或伟大或悲壮,或深沉或浪漫。而现代生活的焦虑并不是关于某种事情或某个理想的忧虑,它没有针对性,没有感情,而是关于生活意义本身的“形而上”焦虑,这种抽象的焦虑是没有对象的,因为生活意义已经被现代各种令人无法割爱的物质、速度和快感消解了,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情感的投入,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忘我,而没有能够忘我的事情就不会有生活意义。////——有点意思。特别是“忘我”二字。

2006年1月23日

最新评论

  • avia

    2007-01-30 15:19:30 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3370.shtml
    [回复]
    你好。这篇文章在2007年1月被‘赵汀阳哲学网’转载。感谢。并希望你和各位朋友的继续关注。这篇文章可以在这次更新的一批新网页中被找到,地址如下:http://avia.blog.enorth.com.cn/article/178918.shtml
    点击这次评论的用户名,也可以直接访问赵汀阳哲学网的首页。


    2007-01-30
    19:51:57 [回复]
    晕……随便吧……

One comment

  1. Pingback: 小议“拜金主义” | 随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